校属党政各单位、各部门:
《中共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2023年第一次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中共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
2023年1月19日
中共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
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人才工作理念,坚持“更加尊重人才、更加依靠人才”的人才工作导向,构建“人才引领驱动、人才优先发展”的人才工作模式,建立既有“桂工特色”又有区内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桂工方案”,逐步建成在全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聚集高地和创新高地,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高水平理工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 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作用,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
——坚持德才兼备。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方位识别考察、培养造就人才,引导人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服务学校发展的排头兵。
——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开拓视野,放大格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破除“四唯”顽瘴痼疾,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人才工作聚力、提质、增效。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目标,聚焦短板弱项,破除制约瓶颈,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瞄准领军人才,紧盯拔尖人才,抓好青年人才。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3. 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精尖缺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一支新时代高水平人才队伍,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到建校70周年(2026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不断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人才吸引力,人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发展比较优势、创新活力更加凸显。
——到建校75周年(2031年),基本形成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制度体系。通过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人才比较优势凸显,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建校80周年(2036年),基本建成在全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聚集高地和创新高地。通过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规模结构合理、育人水平高超、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时代高水平人才队伍,在优势学科形成突出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人才引领驱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4. 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做好人才工作顶层谋划设计。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二级教学单位主动作为、学校全员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明确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压实人才工作责任。落实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统揽作用。
5. 增强党组织人才工作的政治功能。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注重在高层次人才群体发展党员。强化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爱校荣校等工作,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和向心力。把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强化二级学院党委和党支部在人才引育中的推荐、把关作用,筑牢引才“防火墙”。
6. 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机制,科学、精准做好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年度计划和中远期规划。把人才工作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谋划发展考虑人才实际,制订规划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考虑人才措施,形成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共识,汇聚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和校院两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人才等工作机制,建强人才工作队伍,建好人才服务窗口,优化人才工作程序,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7. 强化二级教学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学院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建立引才效果评价机制和人才工作成效考核问责机制。各学院成立人才工作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每个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人才工作。结合学校中远期规划,确定学院的发展定位,“一院一策”明确人才发展战略,精准编制人才队伍建设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制定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一揽子措施,系统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
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
(一)实施“人才计划”,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8. 实施领军人才引育计划。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双一流”和博士点学科建设需要,依托重点科研平台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急需领军人才,待遇“一事一议”、程序“特事特办”,纳入校级人才体系并作为学科带头人进行培养。聚焦学科建设、科研合作,优化柔性引进领军人才方式。对标国家、自治区人才梯队层次和条件,建立领军人才后备库,对人选进行全面支持、周期培养、跟踪帮扶,力争在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实现新突破。
9. 实施屏风学者引育计划。坚持精准施策,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团队培育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支撑学科发展的急需紧缺型拔尖人才,纳入学校人才体系并作为人才团队骨干成员进行培养,享受学校人才待遇。进一步优化校级人才体系,强化聘期管理与考核,完善退出机制。建立拔尖人才储备库,支持其冲击自治区和桂林市重点人才工程,不断提升校级人才引育质量。
10. 实施青年英才引育计划。坚持着眼长远,建立青年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实施“青年人才未来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通过任务导向、导师帮带、搭建平台、经费支持等扶持举措,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早担大任。建立博士后与师资队伍一体设计、统筹推进机制,实施“优秀博士后培养工程”,打造屏风山青年学者论坛品牌,以会引才,提升博士后进站数量和质量,发挥博士后科研创新生力军和人才队伍蓄水池作用。
11. 实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坚持改革创新,按照“校级团队”+“院级团队”“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多维模式,围绕解决重大科研问题,鼓励开展交叉学科团队建设,建立健全协作机制。遴选若干人才团队进行试点建设,团队负责人享有更大的人才引培话语权、资源配置等自主权。探索构建大团队组织体系,建立与贡献度匹配的评价激励体系。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战略,聚焦学科建设,强化有组织的团队科研。支持“一院一团一策”,各教学单位要结合实际,凝练方向,强化团队建设,实现学科各发展方向均有团队、教师人人入团队,以团队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促进科研提升、以科研支撑学科和团队发展。
12. 实施社会服务人才培育计划。坚持产教融合,建优建强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深圳研究院、南宁产教融合基地、宜兴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构建社会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加大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培育。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到企业从事重大科技工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专家人才基层行动,服务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和平陆运河建设。实现以人才为桥梁纽带、以项目为依托,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13. 实施其他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坚持统筹发展,配齐建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推行党建工作队伍职务、职级和专职辅导员职级、职称“双线晋升”政策,健全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职业发展体系,探索打造终身辅导员制度;围绕管理岗位职员制改革,逐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干部学历职称、能力素质提升计划,推动干部单位内外“双循环”轮岗交流;配齐建强教学科研秘书、实验技术、图书信息等教辅人员队伍,建立教辅人员成才培育机制,不断增强教辅人员的职业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工勤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办法,关心爱护工勤人员。
(二)科学精准评价,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
14. 健全立德树人评价机制。遵循“四有”好老师标准,坚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开展评价改革,加快构建在同类高校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与发展潜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健全师德师风常态化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持续推进师德监督评价立体化。健全教育教学实绩与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加强教学质量过程评价与发展性指导。
15. 持续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进一步凸显代表性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深化分类评审。探索实施将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院。对学校引进的急需高层次人才组织单独评审、破格评审条件、单列评审指标。用好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博士后直接认定高级职称等政策。
16. 不断完善岗位聘用管理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办法,建立校院两级负责的岗位聘用与考核管理机制。以高水平业绩成果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校发展实际的岗位聘用与考核办法。加强岗位聘期考核,对岗位聘期考核不合格者予以低聘、转岗或解聘。对管理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对特殊学科、特殊人才、创新团队实行个性化聘期考核。
17. 稳步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立足学校发展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不断健全“保障基础、业绩导向、优劳优酬、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推进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对高层次人才实施协议制工资。落实个人岗位考核、单位目标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稳步提高人才待遇。
(三)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管理水平
18. 完善快速引才机制。成立“一事一议”人才工作小组,建立引进领军人才的快速决策机制。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授权人才办负责其他人才的引进等工作。坚持引才质量与效率并重,实行二级单位3个工作日限时响应、学校5个工作日限时答复的高效引才机制。完善引才绿色通道,国家级重点人才和校级人才团队可以根据学科、团队建设需要单列人才引进需求和开展专项招聘,学校可授权校外招聘小组现场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签订协议。
19. 加大人才工作支持。聚焦“强院兴校”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人才管理上多做减法,在人才服务、支持、激励上多做加法。对一流学科、博士点(建设)单位,在人才引进、岗位设置聘用、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向用人主体放权,优化人才工作流程,为人才工作松绑,让各类人才从繁冗审批、繁琐杂务中解放出来。支持各学科厘清发展思路,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精准引育学科发展所需人才。鼓励学院设立“伯乐奖”,在学院绩效中单列“伯乐奖”绩效,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奖励力度,形成“人人关心人才工作、人人参与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20. 扩大人才交流合作。依托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对口支援单位,提升海内外优秀人才全职引进和高层次领军人才柔性引进力度,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桥梁,实现引才与开展重大项目攻关、研发、重大人才工程深度合作的互促互进、同频共振。立足服务地方发展,联合企业以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实现校地企深度合作、融合发展。
21.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对人才在感情上“厚爱一分”,在工作上“高看一眼”、在解难上“多帮一把”,让本地人才扎根故土,让外来人才宾至如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逐步为重点建设团队配备科研秘书,博士、博士后等招生(收)指标和科研用房等资源优先向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倾斜。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关爱人才力度,在重要窗口服务部门实行高层次人才“一对一”专项对接服务,加大对人才子女的基础教育、配偶工作安置、医疗保健、办公用房、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每年组织“服务高层次人才主题活动”,不断提高人才满意度。
22.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确定每年12月的第二周为学校“人才周”,校院联动,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1+N”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重才、识才、选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工作良好氛围。建设具有“桂工特色”的荣誉体系,加大人才宣传表彰力度,形成校院两级的立体宣传体系,广泛宣传人才优秀事迹,大力培树人才先进典型,讲好桂工人才故事,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让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级教学单位参照本实施意见制定本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
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