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桂林理工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14:39   发布人:   来源:   浏览次数: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4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0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2

(一)专业建设.................................................................................................. 12

(二)课程建设.................................................................................................. 13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6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6

(二)教学相关制度修订情况.......................................................................... 16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7

(四)教育认证与评估工作.............................................................................. 18

五、学生学习效果...................................................................................................... 18

(一)毕业情况.................................................................................................. 18

(二)就业情况.................................................................................................. 18

(三)转专业情况.............................................................................................. 19

(四)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 22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 3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55


学 校 概 况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厚德笃学、惟实励新校训,传承和弘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凸显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学校现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设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和农学等8大学科门类、82个本科专业。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5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0余人次;广西八桂学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

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7个学科领域、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69门;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共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获得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0项。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最近两届获奖54项;获得国家级四新项目5项。近年来,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教师主编、出版教材250多本。

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创导师工作站,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第六届到第十四届总分连续九届位居广西高校第一,在数学建模、英语竞赛、地质技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广告设计等各类竞赛中成绩卓著,获全国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80余项。

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50余所高校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议,共派出到国外访学、留学的学生2000多名,累计接收各类留学生6600余名。

如今,学校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连续获得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自治区文明单位、绿色大学、和谐校园、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

立足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锐意进取、担当实干,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适应行业与地方需求、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

办学类型定位: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理工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努力办好继续教育,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为主,构建工学、理学、管理学、 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在校生的本科专业77个,其中工学专业43个占55.84%、理学专业8个占10.39%、文学专业4个占5.19%、经济学专业1个占1.30%、管理学专业12个占15.58%、艺术学专业8个占10.39%、法学专业1个占1.30%(见图1)。


说明: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

2022-2023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45898人,本科在校生28561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2.22%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按时点统计)。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28561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10721

硕士研究生数

全日制

5921

非全日制

200

博士研究生数

全日制

234

留学生数

总数

172

其中:本科生数

163

硕士研究生数

9

普通预科生数

314

夜大(业余)学生数

1865

函授学生数

35520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3年,学校计划招生6800人,实际录取考生6800人,实际报到6668人。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98.06%。特殊类型招生1168人,招收本省学生4763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17个,文科招生省份16个。学校按照12个大类和41个专业进行招生。12个大类涵盖34个专业,占全校76个招生专业的44.74%。生源情况详见表2

2 生源情况

省份

批次

招生

类型

录取数(人)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

平均分与控制线差值

安徽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9

440.0

467.0

27.0

安徽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54

482.0

518.0

36.0

安徽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10

495.0

508.0

13.0

北京市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4

448.0

494.0

46.0

重庆市

本科批招生

历史

3

407.0

484.0

77.0

重庆市

本科批招生

物理

40

406.0

490.0

84.0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12

453.0

492.0

39.0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63

431.0

515.0

84.0

甘肃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6

337.0

419.0

82.0

甘肃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5

420.0

470.0

50.0

甘肃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44

433.0

448.0

15.0

广东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6

433.0

516.0

83.0

广东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68

439.0

531.0

9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500

347.0

462.0

115.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40

428.0

514.0

86.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2907

475.0

490.0

15.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336

528.0

522.0

-6.0

贵州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33

371.0

448.0

77.0

贵州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9

477.0

528.0

51.0

贵州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33

459.0

484.0

25.0

海南省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35

483.0

573.0

90.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9

430.0

519.0

89.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54

439.0

527.0

88.0

河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4

409.0

517.0

108.0

河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18

465.0

518.0

53.0

河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34

514.0

549.0

35.0

黑龙江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20

287.0

399.0

112.0

黑龙江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4

341.0

392.0

51.0

黑龙江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26

408.0

420.0

12.0

湖北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6

426.0

500.0

74.0

湖北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59

424.0

532.0

108.0

湖南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12

428.0

488.0

60.0

湖南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104

415.0

521.0

106.0

吉林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1

463.0

453.0

-10.0

江苏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16

527.0

514.0

-13.0

江苏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59

448.0

532.0

84.0

江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46

445.0

515.0

70.0

江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11

472.0

528.0

56.0

江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40

518.0

529.0

11.0

辽宁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4

404.0

474.0

70.0

辽宁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20

360.0

489.0

129.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50

333.0

407.0

74.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4

379.0

446.0

67.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8

434.0

497.0

6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18

340.0

388.0

48.0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2

421.0

444.0

23.0

青海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7

330.0

350.0

20.0

青海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3

406.0

420.0

14.0

山东省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92

443.0

516.0

73.0

山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45

396.0

455.0

59.0

山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11

418.0

444.0

26.0

山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2

480.0

485.0

5.0

陕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73

336.0

438.0

102.0

陕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6

403.0

481.0

78.0

上海市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9

405.0

434.0

29.0

四川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89

433.0

515.0

82.0

四川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15

458.0

525.0

67.0

四川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22

520.0

542.0

22.0

天津市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17

472.0

534.0

62.0

西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

300.0

316.0

16.0

西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1

320.0

327.0

7.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27

285.0

385.0

1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7

354.0

428.0

74.0

云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35

405.0

487.0

82.0

云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5

465.0

496.0

31.0

云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33

485.0

506.0

21.0

浙江省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64

488.0

559.0

71.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9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7.65%;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59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2.50%,“双师型”教师27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4.09%。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3

3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1937

/

1120

/

职称

正高级

331

17.09

210

18.75

其中教授

282

14.56

89

7.95

副高级

592

30.56

513

45.80

其中副教授

449

23.18

91

8.13

中级

793

40.94

276

24.64

其中讲师

554

28.60

48

4.29

初级

26

1.34

18

1.61

其中助教

2

0.10

5

0.45

未评级

195

10.07

103

9.20

最高学位

博士

705

36.40

245

21.88

硕士

893

46.10

331

29.55

学士

287

14.82

490

43.75

无学位

52

2.68

54

4.82

年龄

35岁及以下

497

25.66

221

19.73

36-45

861

44.45

462

41.25

46-55

441

22.77

272

24.29

56岁及以上

138

7.12

165

14.73







近两学年教师学位、职称、年龄情况见图2、图3、图4

说明: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说明: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说明: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学校目前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8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36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8个。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688门,占总课程门数的59.88%;课程门次数为3508门次,占开课总门次的43.45%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03门,占总课程门数的24.94%;课程门次数为1050门次,占开课总门次的13.01%。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15,占总课程门数的21.82%;课程门次数为926,占开课总门次的11.47%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276,占总课程门数的45.26%;课程门次数为2671,占开课总门次的33.09%。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067,占总课程门数的37.85%;课程门次数为2168,占开课总门次的26.85%(见图5)。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298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316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94.30%(见图6)。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203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66.12%。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690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67.51%




说明: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说明: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22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3918.56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1220.38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856.99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599.9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27.29元,生均实习经费为300.06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7

说明: {{图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2023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185.32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51.64m2。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570687.08m2,其中教室面积133608.39m2(含智慧教室面积43042.79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237824.73m2。拥有体育馆面积44383.0m2。拥有运动场面积112651.56m2

按全日制在校生45898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40.38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33.04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2.43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5.18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97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45m2/生)。详见表4

4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1853150.50

40.38

建筑面积

1516375.36

33.04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570687.08

12.43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237824.73

5.18

体育馆面积

44383.0

0.97

运动场面积

112651.56

2.45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22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2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838.03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22.34%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42585台(套),合计总值7.771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1091台(套),总值42639.64万元,按本科在校生28561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27207.01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2个。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2023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4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70063.96m2,阅览室座位数733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43.99万册,当年新增108330.0册,生均纸质图书45.58册;拥有电子期刊122.98万册,学位论文778.19万册,音视频984.0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9.50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270.52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425.93万篇次。

4.信息资源及应用

学校建设“五位一体智慧教室+语音识别互动教学智慧教室+智慧教学生态解决方案实践教室”的智慧教室和智能实验室,已建成智慧教室26间,电工及电子技术智能实验室2间,打造形成集“智慧教学、标准化考场、智能管控、远程听评巡课、支持互联网+赛事”的“教、考、管、评、赛”五位一体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新环境。近三年,学校教师在全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共获奖项30项,其中一等奖13项。

依托“雨课堂+学堂云”实现课堂教学过程全留痕,运用高清摄像头实现线上巡课评课全覆盖,全面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智慧教室无缝对接教务联动课表和自动录播,满足了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录制、校内外直播教学、教学全过程多元评价。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树立“需求牵引、优势带动、机制保障、整体提升”的建设理念,进一步落实《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本科专业分级建设实施方案》,对专业建设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要求各专业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差异化建设目标,采取国家级专业重点建设、自治区级专业重点培育、校级专业重点提升的策略,以优势特色专业成果和经验示范、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实现专业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以2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6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示范引领,持续推动专业认证(评估),开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专业改造,依托优势专业设立“卓越班”“创新班”,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相互协调、整体优化、突出特色、需求导向为原则,依据《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本科专业评估实施办法》,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各专业建设情况、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以及广西教育厅综合评估与校内专业排行评估结果,开展专业设置的“撤并转改”等工作,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2023年学校停招的校内专业2个,分别是产品设计(首饰工艺与设计)和工程造价。

学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7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0人,所占比例为81.08%,获得博士学位的48人,所占比例为64.86%

202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5所示。

5 全校各学科专业202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工学

81.87

13.48

30.60

理学

84.44

15.56

30.63

管理学

78.59

15.01

28.35

艺术学

79.16

15.17

37.01

文学

82.57

17.43

28.48

法学

84.00

16.00

25.50

经济学

84.00

16.00

24.79





(二)课程建设

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课程体系,制定并完善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课程矩阵,实现每项毕业要求观测点均有3~6门课程有效支撑。基于OBE教育理念,加强课程建设,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69门。

进一步落实《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教学管理办法》《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以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为支撑的慕课、SPOC,学校已建有MOOC课程8门,SPOC课程130门,有效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学校共有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入选“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课程;《分析化学》上线首批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是广西第一门在国际平台上线课程。

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促进学校思政教育要素有效整合,实现育人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实施“课程思政结对工程”,每2名思政课教师结对1个二级教学单位,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合作备课、合作制作课程资源,构建起运行有效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176项,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0门;开展校内课程思政优秀教案评选和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参赛教师307人次,评选优秀教案123个、说课优秀教师68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4名,出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部。学校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8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发挥了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认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堂17个,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2702门、7622门次。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6

6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人及以下

本学年

2.20

37.36

16.60

上学年

2.91

46.00

18.03

31-60

本学年

41.60

18.87

37.59

上学年

45.95

14.40

32.79

61-90

本学年

23.65

12.08

25.70

上学年

18.37

8.80

31.88

90人以上

本学年

32.55

31.70

20.10

上学年

32.76

30.80

17.30

(三)教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工作,成立教材工作委员会,出台《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境外原版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和规范教材建设和管理,严格教材选用标准和程序,年均审核选用高质量教材3134余部、11万余册。坚持100%首选必选马工程重点教材,近三年学校未发现教材选用负面问题。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建立开放实验教学机制,设置多学科、跨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研究)型、设计型、综合型实践项目,将科研成果和教改成果融入实践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508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165门。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修订《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要求》等,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强化实践选题与双导师指导,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答辩,鼓励校企双导师指导,近三届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比例均达到70%以上。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校级答辩,实施100%学术不端检测和全覆盖检查,近三年,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良率分别为59%59.41%56.15%,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统筹规划实践环节,构建结构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顶层设计,构建了基础与认知实践(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专业基础与技能实践(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训练与创新实践(毕业实习等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思想政治实践、“三下乡”活动等)4个部分协同推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79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25607人次。

(五)创新创业教育

落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实施“金导师、金种子、金课、金雁、金窝、金领”计划,构建“分类培养、分层指导”的双创育人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模块,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必修课,鼓励各专业开设1~2门创新创业教育类专业选修课,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创业类竞赛或创新创业项目可获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分。探索“基础创新、专业创新、协同创新”层级递进能力培养路径,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必修课、面向有创新创业意向学生的“创客”训练营、面向有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学生的“金种子”训练营,实现分类培养、分层指导。

重视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5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76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166人。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2个(其中创新88个,创业24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9个(其中创新236个,创业23个)。

(六)教学改革

我校教师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1项,建设经费88.00万元;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45项(见表7)。

7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省部级项目数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6

实践教学基地

1

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3

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1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课程)

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10

线下一流课程

6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包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项目)

2

其他项目

6

合计

45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校长主抓、院长落实、全员参与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

实施校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制度,2022年,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7次,涉及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等事项30项,并把本科教学工作纳入学校第三届党委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重要研究内容,及时协调解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教学相关制度修订情况

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学校质量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本学年学校修订的制度文件如表8所示。





8 2022-2023学年学校制修订的制度文件

序号

文件名

文号

1

桂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桂理工教〔20226

2

桂林理工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桂理工教〔20228

3

桂林理工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教学管理办法(试行)

桂理工教〔20229

4

桂林理工大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桂理工教〔202210

5

桂林理工大学境外原版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桂理工教〔202216

6

桂林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管理办法(试行)

桂理工教〔202215

7

桂林理工大学境外原版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桂理工教〔202216

8

桂林理工大学“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

桂理工教〔20231

9

桂林理工大学新时代体育工作实施方案

桂理工教〔20232

10

桂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桂理工教〔20233

11

桂林理工大学关于制(修)订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桂理工教〔20234

12

桂林理工大学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桂理工教〔20235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落实《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管理规定(试行)》,以学校发展定位、社会人才需求、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依据,实施“常态监测+专项评估”的双轮四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术委员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及教学督导团等专家组织,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职责。2022年聘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170人,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54人,建立了一支由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教学质量督导队伍。

依托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系统,对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监测,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对日常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进行常态监测。开展教师教学评价,建立教师听课制度,实施“学生+督导+领导+同行”多元评价,2022-2023学年督导听课评课2212节次,学生评教565085次。

(四)教育认证与评估工作

2016年起学校主动参与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见表9)。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等12个专业顺利完成广西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土木工程等18个专业参加了广西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第三、四批的评估。学校通过强化周期性内部评估和随机性外部评估,及时了解、诊断问题,推动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9  桂林理工大学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情况统计

专业名称

认证部门

通过时间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3

冶金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3

生物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3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0

环境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2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9

测绘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9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9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9

资源勘查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8

土木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7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住建部

2018

城乡规划

住建部

2019

旅游管理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Themis基金会

2021

酒店管理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Themis基金会

2021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3年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7432人,实际毕业人数7153人,毕业率为96.25%;获得学位人数7135人,学位授予率为96.00%

(二)就业情况

截至20238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2.29%。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78.00%。升学892人,占12.00%,其中出国(境)留学40人,占0.58%

(三)转专业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327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1.14%

(四)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2022年对在校生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比例为94.71%,能以良好心态主动学习的比例为96.42%,清楚知道如何学习的比例为95.43%,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比例为94.88%,达到自己期望的学习效果的比例为93.94%

2022届毕业生成长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5%,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1%,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对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的满意度分别为91%90%88%,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90%,对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为89%,对教师学习指导的满意度达到92%

六、特色发展

三维联动、三向同构,面向自然资源行业培养踏实肯干实践创新能力过硬的工程人才

(一)“三维联动”对接行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紧扣需求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1. 聚焦学生工程知识培养,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为指导,引入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遵循通识课程厚基础、专业课程宽口径、综合课程广交叉的改革思路,重构渐进式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体系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实现良性更新,打造具有桂工特色、追求一流的“桂工金课”。

2. 聚焦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校企深度联动,实施“目标共商、体系共建、过程共管、考核共参”的全程协同育人。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分为工程认知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三个层次,通过实景化、仿真化、虚拟化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各类平台,对实践教学形成立体支撑,通过校企联合配备实践师资、编写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举措进行多维保障,构筑“三个层次、立体支撑、多维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3. 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专创融合教育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模块,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必修课、面向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创客”训练营、面向有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学生的“金种子”训练营,实现“分类培养、分层指导”。

(二)“三向同构”立足行业丰富思政教育内涵,赓续传统塑造踏实肯干品质

1. 凝心铸魂强信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定期开展“书记午餐会”“校长有约”“名师下午茶”等活动,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引入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

2. 行业传统铸品质。突出“专业启航”,面向全体新生开展行业认知教育,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兴趣。强化“发展导航”,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建构符合行业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增强学生服务行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注重“就业护航”,校友、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服务行业意愿。

3. “桂工精神”育担当。秉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质四特别精神”,孕育出“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成为了培养学生行业品质的精神富矿。大力实施“桂工精神”传承工程,深挖“桂工精神”课程思政元素,推动“桂工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依托校史馆、地质博物馆和实习实训基地,全覆盖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校领导和教授专家定期开展“桂工精神”专题讲座,为学生打上鲜明的“桂工烙印”。

学校先后为自然资源行业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一大批毕业生在中铝集团、五矿集团、中建集团、中交集团等大型企业、省级地矿局就业,并成长为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践创新能力过硬”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标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毕业生为自然资源行业和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问题1产教融合不足,现代产业学院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立项、轻建设、弱使用的情况;企业参与现代化产业学院建设的支撑显现不足,利用行业企业基地的育人成效不明显。

整改措施:

1. 进一步落实学校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条例,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规章制度,推动平台对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进一步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2. 加强产业学院内涵建设,在产学研服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明确绩效目标;明确要求各专业开设至少4个学分校企联合授课课程,开展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立项、产教融合系列教材立项等,持续加强资源共建,增强多主体协同育人功能。

3. 修订《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健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评价和退出机制,建设一批优质实践教学基地,暂停一批育人成效不明显的实践基地的合作,提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

问题2教师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仍需加强,与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业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改进措施:

1. 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待遇水平;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举措,实施领军人才、屏风学者、青年英才等6类人才支持计划,创新“校级团队”+“院级团队”、“科研团队”+“教学团队”模式,通过全面支持、周期培养、跟踪帮扶,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育中实现新突破。

2. 实施“一院一策”精准人才引育政策。落实学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中远期规划,指导二级学院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实施“一院一策”,精准编制人才队伍建设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实施青年英才引育计划,建立青年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精准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同时统筹兼顾推进学科专业调整,进一步提升优势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实现教师队伍结构提质增优。

3.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具有桂工特色的荣誉体系,深化校内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支持教师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在教师入职教育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进一步落实青年教师本科教学导师制,持续关注教师发展,明确教师发展路径,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持续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工作松绑,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选、育、用、留”机制。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入中国-东盟大商业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商业洞察、营销管理实战能力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营销应用创新型人才,成为西南地区一流营销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营销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能力,成为胜任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推广、品牌管理、销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于2001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获批1个工商管理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批广西优质专业,2015年成为广西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2019年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2021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学》获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生源情况

本专业近三年每年招收2个班,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2人,其中大部分是广西生源,约占总学生数的85%。工商管理大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为区内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录取。近三年新生入学报到率高,2021年、2022年、2023年入学报到率均达到90%以上。

(二)师资情况

市场营销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人,教授3人,占21.42%;副教授6人,占42.86%;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含博士在读2人);45岁以下教师9人,占64.29%;具有出国经历的教师有6人,占42.86%。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1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

结构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内容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博士

硕士

学士

≤35

36-45

≥45

数量

3

6

5

0

7

7

0

0

9

5

比例 %

21.42

42.86

35.72

0.00

50

50

0.00

0

64.29

35.71


二、基本教学条件

(一)专业实验室条件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建成了市场营销创新实验室、跨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也与其他管理专业共用会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际经贸实验室等实验室。实验教学软件全部为网络版软件,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通过Internet访问可随时使用教学软件。同时,在实验课上,教师会进行相关软件的操作演示。

(二)专业实习基地情况

市场营销专业建成校外实习基地16(见 2),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均能保证实习时间,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实习效果良好

2 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合作单位名称

合作时间

主要实习实践内容

1

广西桂友贸易有限公司

2015

现场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2

广西凯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2016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3

贵港市向南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3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4

桂林百年之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17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5

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

2012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6

桂林金顺昌食品有限公司

2016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7

桂林榕忆酒店有限公司

2014

毕业实习、研究

8

桂林市禧朔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6

现场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9

桂林橡胶机械厂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2012

现场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10

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2012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11

柳州华力科技有限公司

2016

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12

柳州骐通科技有限公司

2016

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13

南宁市马越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6

现场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14

桂林励达仁贸易公司

2010

现场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15

桂林漓泉股份公司

2012

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16

深圳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2018

现场教学、研讨教学、案例教学

(三)信息资源情况

桂林理工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000余个,检索和服务终端300多台。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专业体系馆藏量,纸质期刊达到上百余种;电子图书50万余种。主要可用电子资源包括:Web of ScienceSCI)、ScienceDirectElsevier)、WileyTaylor & FrancisSpringerIEEECNKI、读秀、中国知网、维普等大型电子数据库,已实现网络化管理,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积极融入中国-东盟大商业体系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持续推进“思政引领、协同赋能、专创融合”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顶层设计有新观念、教师队伍有新要求、学生学习有新模式、课堂教学有新课程、质量保障有新机制,提升应用创新型营销管理人才的提升质量和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市场营销专业。

(二)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1.以营销创新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新时代数字化营销人才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设置核心课程,以营销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增设《大数据营销》《社群营销》《东方营销》等特色课程;以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专业大赛等环节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提升。

2.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课程,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挥营销核心专业课思政育人能力。改革教学内容,采用项目体验式训练、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录制《论语》等中华文化典籍线上课程,以供学生课外学习,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提升文化素养。

3.加强专创融合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实施专创融合共育工程,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营销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深化与燕京漓泉啤酒、桂林福达和广西京东物流等地方知名企业合作,推行以赛促教、产教融合的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新媒体营销大赛、京东商业案例分析大赛、全球品牌策划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市场营销专业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在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学校、企业、产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思路,树立“做中学”和实践育人的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培养的途径和规律,持续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营销应用型创新人才。其中,与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福达集团、京东物流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双方优势互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孵化出多项重要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学科技成果转化,壮大了营销学科发展,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大批营销应用创新人才。

2.搭建营销创新平台,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在高素质营销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营销应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整合优化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两大学科优势,依托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企业运营仿真创新创业中心和校企合作营销协同育人平台,以创新创业实训为载体,改革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推进课程嵌入式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和本科生创新型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产教融合应用案例建设”“跨专业教学团队联合指导”“以赛促学的项目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工作坊”等举措,不断优化和创新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营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实施校企双导师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推行校企双导师制,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热情。在专业学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课堂学习、科技创新、实践实习等。校外导师主要聘请行业内知名企业家、企业营销部门主管和经营部门负责人等企业骨干人员担任,指导学生开展营销实践锻炼。校外导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见习、营销胜任力培养、职业素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在校外导师工作单位实习以及与校外导师的长期交流,实现了学生与产业的零距离接触,加深了学生对营销专业的认知,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提升了学习动力。

(四)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以国家级、区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组成跨专业教学团队,系统推进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教学改革,建设了1门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区级精品课程和9门校级思政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1门课程获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获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4门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立项,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获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21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本专业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东方营销》课程。

2.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方面,市场营销专业优先选用国家级、省级以上获奖的市场营销类教材、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以及教育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市场营销类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立足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将本土企业营销案例分析引进教材,组织出版的营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在校内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省级规划教材《市场营销学-理论与实务》被十多所高校选用,已发行5万多册,并于2022年荣获广西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广告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0 月)和《品牌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月出版)被十余所高校选用,深受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欢迎,区内外十余家企业营销培训采用这一系列教材。还新编了21世纪市场营销系列教材 《营销策划原理与实务》数字教材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3月出版)深受读者欢迎。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出版具体情况见下表3所示:

3 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出版情况

序号

出版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主编(作者)姓名

1

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法与实务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1

连漪

2

市场营销实训教程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11

梁健爱,

连漪

3

市场营销学(第二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1

连漪

4

品牌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8

梁东、连漪

5

营销策划原理与实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3

连漪、

梁健爱


(五)实践教学建设

依据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商业洞察、营销管理实战能力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营销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体现专创融合,商业洞察能力是专业知识、交叉融合课程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融合而形成的学生思维能力,营销管理实战能力是通过强化实践手段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能力。为此本专业采取理论课程嵌入实践教学方式,形成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逐层递进的“核心课程教育平台”,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结合的“模块化”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了能力实训、项目操作、案例分析和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开展了“启发性学习—项目体验式训练—创新思维训练”于一体的营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开展了“新媒体营销大赛”、“思享食堂”学习工作坊、企业合作导师计划。

此外,市场营销专业积极与企业共建教学资源以及“营销创新实训平台”。其中与桂林市励达仁商贸有限公司共同完成“GUT商学院营销创新实训平台”开发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此外,还与桂林励达仁贸易公司、南宁马越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南大益集团、华力股份公司等企业联合举办商学院新媒体营销大赛,总计有营销、工管、会计、国贸、物流、房产、人力、电子商务等专业的近400多名同学报名参赛,实现7万多元的销售量。在大赛中教师们积极指导学生运用“营销创新实训平台”进行实战训练,提高了销售技能。加强与柳州骐通科技公司合作,在基于GUT创新学堂V1.0的基础上完成“校企平台”“协同育人平台”开发工作,通过协同育人平台将“漓泉微学堂”“校企平台”“GUT商学院营销创新实训平台”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并积极与深圳链家、桂林金顺昌、桂林市励达仁等企业进行各种校企合作。

(六)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后有五名教师获得过校级和区级的教学竞赛奖励,其中连漪教授2009年获学校“十佳教师”称号、梁健爱副教授获学院“十佳青年教师”称号、卜正学副教授获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及首届学校优秀讲课教师称号、赵立辉老师获学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比赛三等奖;周晓睿副教授获2014年学校十佳讲课教师称号、首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三等奖、2021年广西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金课”比赛二等奖以及两项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

本专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2022年有《营销策划》《消费行为学》和《零售管理》3门课程获得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2021年周晓睿副教授主持的“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B类,《品牌管理》获学校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改革示范课建设”立项。20202022年,出版教材两本,其中连漪教授主编的《市场营销学》(第三版)获2022年广西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专业重视教学案例的开发,2020年至2022年,有3篇案例被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收录,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在科研方面,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SCI论文20篇,发表CSSCI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4项。64.2%的老师具有行业企业从业背景。专业教师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承担横向课题,近三年,承担横向课题16项,到位经费131.5万元。此外,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202022年,本专业在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得奖励13项,其中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暨(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大赛中,本专业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分别获中国赛区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三等奖1项。

四、人才培养质量情况

(一)就业方面

1.毕业生就业岗位适应性强

根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桂林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适应性为95%,高于学校平均水平,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 养目标。

2.毕业生职业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强

京东、阿里及今日头条等知名企业持续到本专业招收毕业生。通过分析用人单位所反馈的数据,用人单位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非常满意。调查表明,美的公司、广东天地壹号公司、桂林力源公司、深圳链家房地产公司、唯品会、克徕帝、广西苏宁公司等知名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0.5%。京东、克徕帝、燕京漓泉、洁伶、华力、链家等区内外知名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毕业生学以致用能力强,吃苦耐劳,已成为单位骨干力量。

(二)学生获奖方面

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奖50多项,其中国家级大赛奖项 19 项,金奖1项,并多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广西区赛以及各类专业竞赛奖项,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多项奖项,成效显著。

4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竞赛代表性成果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竞赛名称

时间

获奖

等级

授予部门

1

辣小小品牌策划书

2019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国际冠军)

2019

国家级一等奖

全球华人营销联盟、中国贸促会

2

四方井豆腐乳品牌策划书

2019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国际金奖)

2019

国家级一等奖

全球华人营销联盟、中国贸促会

3

连锁餐饮及便利店市场定位及消费需求机会挖掘——以火锅类为例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

2018

国家级

一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

4

当代人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

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拔赛

2018

国家级

一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

5

“全渠道”助力百香果香飘万家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

2018

国家级

一等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

6

双链驱动生鲜产品全域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

2018

国家级

一等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

7

沪江品牌策划方案

2018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

2018

国家级

一等奖

中国贸促会、全国贸易经济教学指导委员会

8

桂林市智慧停车发展可行性分析

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拔赛

2018

国家级

一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

9

社交商务背景下基于社会学习的用户行为调查报

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拔赛

2018

国家级

二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

10

华力绿宝宝品牌策划方案

2018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

2018

国家级

二等奖

中国贸促会、全国贸易经济教学指导委员会

11

轩妈品牌策划书

2018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

2018

国家级

二等奖

中国贸促会、全国贸易经济教学指导委员会

12

桂林首度水果柑橘的物流困窘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

2018

国家级

二等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

13

神果物流何以能神?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

2018

国家级

二等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

14

高效出行,智慧桂林——桂林出行网APP的需求与使用情况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

2018

国家级

三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

15

关于对大学生手机游戏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与指导对策的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拔赛

2018

国家级

三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

16

路径优化--桂林顺丰中转场配送获得新生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

2018

国家级

三等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

17

米香国标酒的物流之殇——桂林三花酒物流运作调查报告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

2018

国家级

三等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

18

脱贫留青:创客之风涵煦石漠之地——滇桂黔石漠化特困区百千万创客创业致富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国家级

三等奖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

19

桂有佳园--田园综合体一站式市场服务先行者

第六届中国国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20

国家级

铜奖

中国国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委员会

20

乡筑助乡亲公益平台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

2018

省级

铜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1

惠农万家众创空间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

2018

省级

铜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2

王雨琪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2018

省级

特等奖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组委会

23

戴茜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2018

省级

一等奖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组委会

24

常岩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2018

省级

一等奖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组委会

25

张钦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2018

省级

二等奖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组委会

26

桂林三花品牌策划书

2019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

2019

省级

二等奖

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

27

湘小伍品牌策划书

2019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

28

阳朔大河背村品牌策划书

广西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暨首届广西大学生乡村振兴创客大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广西教育厅

29

桂林米粉全供应链能级测度及量子云仿真优化模式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一等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0

方便更方便基于广西乡村旅游目的地厕所革命考察与研究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一等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黔桂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对策研究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2

桂有佳园——还佳园一个家园

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

2019

省级

银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33

桂北特色有机农产品直复定制服务公司

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

2019

省级

铜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34

滇桂黔石漠化特困区百千万创客创业致富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一等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5

诸葛汇联:做聚力第一书记的农产品服务平台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铜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6

红色湘江,研学起航——弘扬湘江战役精神的 引导者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铜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7

万农工程——农民创客职道接梯

第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9

省级

铜奖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技厅、广西学生联合会

38

定让癌无处可藏——高性能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

2019

省级

金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39

学生专家库建设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西赛区选拔赛

2019

省级

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竞赛组织委员会

40

孙鑫

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41

赵会哲

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42

王亚琴

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43

李秋燕

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9

省级

三等奖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44

汝于成--让芋、圆乡村振兴梦

2020年“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

2020

省级

金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45

怡凯衣架品牌策划书

2020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 竞赛

2020

省级

一等奖

中国贸促会

46

酸枣家园品牌策划书

2020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 竞赛

2020

省级

一等奖

中国贸促会

47

蔓咪亲子生活馆品牌策划

2020年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

2020

省级

一等奖

中国贸促会

48

红色湘江,研学启航——弘扬湘江战役精神的引导者

2020年“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

2020

省级

铜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49

诸葛汇联:做聚力第一书记的农产品服务平台

2020年“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

2020

省级

铜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注重数字化营销特色,聚焦营销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目前,已建设成为自治区级优质本科专业和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聚焦营销管理实战能力,将营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贯通。市场营销专业成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单位、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商业史学会品牌专业委员会单位。

在教学改革方面,本专业以一流课程驱动专创融合建设,教学改革效果凸显。目前,本专业拥有1门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区级精品课程、4门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在专业特色方面,本专业培根铸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拓宽人才培养国际视野。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和《东方营销》讲座,并面向中国-东盟大商业体系建设需求,吸收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QAA教学质量标准,成为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单位。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一)专业教学资源整合性弱,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主要表现:教学资源建设的开放性不够,使用效率不高,针对企业实践导向的营销教学资源偏少。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数字化营销实践的变化,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不足。课程体系没有根据数字化营销实践的发展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学生对数据分析不熟悉,统计软件使用不熟练。

改革方向: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集群,形成从课内到课外、从地方到国际的多层次实践平台集群。同时,加强师资队伍专创融合,鼓励教师以培训、咨询、案例编写等方式深入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

(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较少,博士不足,高职称教师年龄偏大

主要表现:本专业无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50岁以上教师占比达36%。在未来三年中,会有一名年轻博士面临工作调动,三名教师陆续退休,届时本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将进一步失衡。同时,专任教师从事科研积极性不高,80%的科研成果是由20%的教师贡献的,大部分老师对科研工作投入不足,难以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改革方向:结合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好未来五年的教师数量需求计划,积极争取经费、岗位等办学资源,及时填补专业的师资缺口。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与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让新进教师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方法。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专业内形成学术团队,带动专业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发挥团队力量,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七、专业建设规划

(一)立足区域经济,探索营销特色实验班建设

按照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顺应数字经济时代新趋势,面向融入中国-东盟大商业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学习其他高校数字化营销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积极推进“数字营销创新实验班”和“新媒体营销创新实验班”的建设和完善。

(二)深化思政引领,推动营销专业内涵式发展

坚持全面思政,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良好品格。一是强调负责任营销和道德营销,力争五年内新增校级和区级思政示范课5门。二是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引导和锻炼学生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

(三)强化协同赋能,形成“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学校宝石、旅游等优势学科资源,开发并增设与广西特色产业相关的跨学科课程,打造对接广西重大发展战略的跨学科教学课程群。二是加强交叉学科师资整合。三是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推动教学“云”平台建设,搭建虚拟教研室、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同赋能人才培养。

(四)推进专创融合,建设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持续开发符合地方企业发展需要的实验实训课程。二是强化创新创业融入课程体系,推动营销创新思维与行业背景融合。三是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集群,形成从课内到课外,从地方到国际的多层次实践平台集群。四是加强师资队伍专创融合,进一步鼓励教师以培训、咨询、案例编写等方式深入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双师双能型”优秀师资。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和教学科研模式改革为手段,坚持面向国家“双一流”和“新工科”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大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家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遥感原理与方法基础,具有遥感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专业知识,能够在航空航天测绘、自然资源管理、水利、林业、农业、海洋等领域,从事遥感数据采集、处理、解译、分析与应用,建模与反演,地理信息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于2017年开始招生本科生,经过五年的发展,本专业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学位硕士点。建有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分站,拥有“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与防灾应急响应”、“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大数据遥感技术与应用”和广西“八桂学者”教学科研团队。本专业2021年通过了自治区新开设本科专业评估,2022年《微波遥感》获得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摄影测量与遥感教研室获得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生源情况

本专业近三年来,每年招收2个班,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9人,其中大部分是广西生源,约占65%。从2017年起,在广西按照一本招生,第一志愿比例基本达到100%。新生入学报到率高,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入学报到率分别为95.56%98.89%98.89%100%

(二)师资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6人(80.0%),正高级职称5人(25.0%),副高级职称5人(25.0%)。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力,其中35岁以下14人(70.0%)、36-453人(15.0%)、45岁以上3人(15.0%)。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 专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项目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

学历结构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与未评级

45以上

36-45

35以下

本校

外校

博士

硕士

人数

5

5

10

3

3

14

3

17

16

4

比例

25.0%

25.0%

50.0%

15.0%

15.0%

70.0%

15.0%

85.0%

80.0%

20.0%

本专业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专家3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1获桂林理工大学“十佳青年授课教师”称号,2人获桂林理工大学“十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称号,1人获桂林理工大学“欣羽优秀人才发展奖”,1人获得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和国际最佳研究者奖。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依据《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校外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本专业选聘了多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桂林市测绘研究院、中山市测绘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和相关测绘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主要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实习指导、实验设计与分析、工程法律法规、工程管理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增强了学生工程意识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条件

(一)专业实验室条件

学院遥感专业实验室起源于1956年建校之初的桂林冶金测绘学校测绘实验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于200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2009年通过现场验收,被正式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建设,并于2010年获评为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得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得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1年获得广西高校生态时空大数据感知服务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和教学中心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6人,实验用房22间,面积近20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23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近2600万元,其中十万元以上的仪器近20台(套)。

(二)专业实习基地情况

近几年本专业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有雁山多功能实验实习基地、测量学多功能实验实习基地等;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目前已与广西地理信息中心、广西遥感信息测绘院、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自然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梦工场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保证为每届学生的实习提供较为充足的实习岗位。通过内联外合,既扩大了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为本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工作及就业奠定了基础,具体情况见表2

2 近三年学生实际进入企业实践基地的情况

序号

中心/基地名称

承担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基地的考核方式

近三学年每年进基地学生数


20-21学年

21-22学年

22-23学年




1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多功能实验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84

90

90


2

桂林理工大学测量学多功能实验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85

90

90


3

广西桂林市会仙镇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85

90

90


4

广东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5

12

16


5

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8

20

20


6

桂林好测信息科技公司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6

15

20



7

浙江杭州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德清分公司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8

12

10


8

广西地理国情监测院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22

18

20



9

广西桂林市水利电力设计院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8

5

6


10

广西北斗星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5

16

16


11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1

12

14


12

广西地理信息中心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9

20

15


13

广西桂林市测绘研究院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21

20

22



14

黄河测绘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6

6

8


15

广西区遥感信息测绘院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9

25

20



16

广西中马园区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

实习报告

13

20

15


17

广西泰城土地咨询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11

10

8


18

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13

15

15



19

广西明珠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10

8

10


20

广州博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认知实习

实习报告

9

8

10



(三)信息资源情况

桂林理工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000余个,检索和服务终端300多台。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遥感专业体系馆藏量,截至202311月,与本专业相关的纸质藏书67631册;纸质期刊100余种;电子图书50万余种。主要可用电子资源包括:Web of ScienceSCI)、ScienceDirectElsevier)、WileyTaylor & FrancisSpringerIEEECNKI、读秀、中国知网、维普等大型电子数据库,已实现网络化管理,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国内一流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习标杆,分析本专业在教学标准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差距。紧跟学科的发展和前沿,结合广西区域经济,主动对接广西九张名片和“14+10”千亿元产业群中的企业,并根据新的变化增开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办学成本和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积极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OBE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做到与时俱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遥感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广西优势特色专业,为申报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和博士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面向国家“双一流”和“新工科”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大需求,聚焦遥感专业建设与发展定位和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度,形成以广西为基础,服务国内、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重基础、强应用”为特色、以“教研一体,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加大以工程能力训练为核心的集中实训课比例,增强创新及实践能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并将面向产业创新的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国家“双一流”和“新工科”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大需求,提出构建多平台协同、本硕贯通的“导师团队化、平台智能化、学生中心化、课程体系新”的“三化一新”人才培养新范式。构建了“特色突出、面向需求、拓宽基础、强化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通过知识整合、课程内容重构、模块化教学,构建“通识-基础-专业-学科前沿”四个层面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教学内容,拓展传统课程基础,实现创新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

构建“新工科”背景下OBE产出导向的遥感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将遥感专业课程细化分解和优化整合为若干个“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小课程群,融合“互联网+云平台”教学方法,实现了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采用课程群、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兴趣配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打造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混合教学方式,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引领学生接触前沿遥感技术,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以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建立“基础-应用-能力-创新”实践教学课程群,逐渐地形成“虚拟实验—现场实践—实践反馈—虚拟改良”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尽量安排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动手”。以高水平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以赛促学”机制,实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四翼齐飞”。

经过近4年的教育教学改革,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主持了12项教改项目,其中省部级教改项目多达7项,发表了20余篇教改论文。此外,本专业在2017-2022年出版了专业教材7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达到了88人次,参加科研项目人次数达到了70人次,参与了30余项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了省部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45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2021年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2021年和2022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8.47%97.62%。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分别达到了18.6%21.7%29.48%

(四)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标准(2022)、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标准和桂林理工大学《关于制修订2021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了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以课程大纲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支撑课程目标达成;以课程评价结果为依据,广泛收集、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本科生、专业教师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并修订课程体系。

本专业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体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三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求创新”的特点。规划“环境遥感、遥感地学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微波遥感、定量遥感”特色课程,体现了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构建多维教学内容,保证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共同作用,确保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按照测绘类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科学重组,形成内容前后衔接、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体现了专业共性,通过加强测绘基础、遥感基础,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地球空间信息概论、测量学基础等课程,使学生具备深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模块”则是根据广西区地域经济特色,开设了摄影测量基础、无人机遥感、微波遥感、遥感地学应用、GNSS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以及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遥感与应用、定量遥感、环境遥感等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占课程总学时50%左右,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30%。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和选修课程、实践应用等具体模块内容的加持,能够使毕业生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工程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基本技能模块+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基本技能模块”通过加强专业基础课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并优先在学时和课程的安排上予以充分保证,体现了厚基础。“基本技能模块”与“专业基础课模块”相对应,学生修完这两个模块后,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选修课。“综合应用能力模块”通过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技能实训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则是在产学研协同下,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与“专业课模块”相对应。

创新实践体系中的“第二课堂模块”,通过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内各级重点实验室中完成研发项目,以巩固学生在有限学时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完成的“行业引领、产出导向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一中心双驱动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获桂林理工大学一等奖(2021年)。实施教学传帮带机制,针对新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教研室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带1年教学。青年教师高二涛,2022年获得桂林理工大学“十佳青年授课教师”称号,青年教师高二涛和付波霖2021年入选桂工教学效果排名前100位的教师名单。

2.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省级以上获奖的遥感类教材、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遥感类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遥感类课程教材、教育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遥感类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学院鼓励任课教师组织编写、出版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适用教材。近3年本专业教师共主编教材3部(见表3)。

3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

序号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日期

出版社

1

SuperMap   iDesktop 10i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周国清、陆妍玲

2022.08

武汉大学出版社

2

遥感原理与应用

林卉、付波霖、王玉等

2022.12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

摄影测量学基础

林卉、付波霖、杨霞等

2022.09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五)实践教学建设

近年来,遥感专业实验室先后购置了多台高精尖仪器设备,如Riegl VZ-1000三维激光扫描仪、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植被冠层分析仪、多旋翼航拍无人机、陀螺仪、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超算遥感应用平台软件、高性能大数据综合极速图形图像处理服务器等比较先进的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置主要服务于专业教学活动,同时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提供支持。目前,遥感专业实验室满足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教学运行良好,实验教学系统开出率达到100%。培养的学生遥感基础和实验技能扎实,达到了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的工程实践训练,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专业先后与广西区内外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共建了多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承担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岗位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技能实训等实践环节,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有利于毕业生的未来发展。

(六)师资队伍建设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以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设立的专项资金,引进高层次人才、派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教学研讨会等,促使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017年首次招生以来,本专业共引进专任教师16人;2017年引进博士3人,硕士1人;2018年引进博士2人,其中何宏昌教授为国家特聘专家;2019年引进博士4人,其中陈锟山教授为国家级特聘专家;2020年引进博士2人,硕士1人,2021年引进博士1人,2023年引进博士2人。

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培养模式,专业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迅速提升,共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创新奖一等奖1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草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2017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以来,本专业教师到行业或企业参加实践锻炼8人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4人次,攻读博士后2人次,每年都有教师参加学术会议。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设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及教材编撰工作。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研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形成多项教学改革成果,不断促进人才培养方法手段创新,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吸纳学生参加教师项目,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2017年至今,本专业教师参与申报各类教改项目11项(见表4),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4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近五年获得教改项目一览表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项目类别

立项时间

1

专业认证国际比较视域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周国清

自治区级重点项目

2019

2

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地方高校测绘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周国清

自治区级项目

2021

3

立足广西可持续发展的遥感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李百寿

自治区级项目

2020

4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遥感专业四化一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付波霖

自治区级一般A

2021

5

智能化泛在测绘背景下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窦世卿

自治区级一般A

2021

6

“以赛促学,以学促用”遥感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何宏昌

自治区级重点项目

2022

7

虚实结合背景下测绘类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高二涛

自治区级一般A

2022

8

桂林理工大学2020年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李百寿

校级项目

2020

9

大数据智能产业-产教融合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李百寿

校级项目

2021

10

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本科毕业设计关键问题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李百寿

校级项目

2021

11

GIS课程群链式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窦世卿

校级项目

2020

四、人才培养质量情况

本专业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持了专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地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竞赛和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见表5和表6)。同时,参与广西遥感学会暨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获奖6项,广西高校无人机比赛获奖16项等。



5大学生参与国家级竞赛获奖情况(部分)

序号

赛事名称

参赛学生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范冬林、刘曼、熊远康、王涛、左萍萍、董舜丹

银奖

2021

2

南方测绘杯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

黄理斌、罗天宇

一等奖

2021

3

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劳植楠、候清林、蒋林、孙习东

二等奖

2021

4

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李佳豪、劳建雄、刘新宇、咸凌霄

二等奖

2021

5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

甘婷婷、唐旭

二等奖

2021

6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

李慧敏、罗大伟

二等奖

2021

7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

李佳豪、咸凌霄

特等奖

2021

8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

吴杰峰、罗天宇

一等奖

2021

9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

劳植楠、孙习东、候清林

一等奖

2021

10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李美旋,王文翔,王文杰,罗天宇,黄顺谋,杨振鑫,唐丽娜,赖嘉欣,杨雨欣

金奖

2022

11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

费福荣、宋奇慷

特等奖

2022

12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

王博、李美璇、罗天宇、王文杰

一等奖

2022

13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

黄顺谋,韦永乐

一等奖

2022

14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

李淑瑾、陆思影

一等奖

2022

15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

蒋如梦、刘静、陆楠桦

一等奖

2022

16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科技论文竞赛

蒋林航、肖云志、李淑娴

一等奖

2022

17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科技论文竞赛

邝宏远、候清林、邓喜峰

二等奖

2022

18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黎钺馨、蒋如梦、郭杰、李琦、邝宏远

二等奖

2022

19

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候清林、邝宏远、蒋林航、邓喜峰

一等奖

2022

20

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何安琪、先文杰、李炼杰

三等奖

2022

21

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李怡静,田爽,王文宽,钟炜

三等奖

2022

22

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

肖云志、李淑娴、黄宏红、何安琪

三等奖

2022

23

易智瑞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遥感应用组

蒋林航、邝宏远、罗天宇、黄顺谋

三等奖

2022

24

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

王文杰、王博、罗天宇、李美璇

三等奖

2022


6 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情况(部分)

序号

学生

项目名称

级别

时间

1

马占瑛

基于SegNet深度学习网络在岩溶湿地植被监测的应用研究

国家

2020

2

秦玉文

VR带你畅游一带一路-泰国篇

区级

2020

3

邓云飞

顾及时空因素的中国区域高精度对流层垂直剖面模型构建研究

区级

2021

4

邝宏远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岩溶湿地水质监测与参数反演研究

区级

2021

5

李佳豪

基于时序InSARGBInSAR的南宁地区地铁沿线形变监测与分析研究

区级

2021

6

侯清林

基于耦合模型的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区级

2021

7

王业

虚拟校园三维建模

区级

2021

8

陈仕熹

基于MODIS数据的北部湾海域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分析

区级

2021

9

李淑瑾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的遥感影像海岸线提取研究

国家

2022

10

杨智广

基于时间序列影响的柑橘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的研究

区级

2022

11

邓喜峰

北部湾红树林生理结构参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

区级

2022

12

陆新原

基于多特征区域相似性的海岸线提取研究

区级

2022

13

岑梦思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研究

区级

2023

14

先文杰

面向公安侦查应用的三维重建研究

区级

2023

15

杨杰明

农作物数字化智能检测平台

区级

2023

16

黄涛

基于土地覆被驱动的桂林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景观生态安全研究

国家级

2023

17

曾海强

基于高分五号高光谱的北部湾红树林关键植被参数定量反演研究

国家级

2023

18

李怡静

基于三维城乡房屋模型的建筑能耗模拟与评估

区级

2023

19

龙惠诗

基于图像融合和改进Canny算子的漓江洪涝灾害监测

区级

2023

20

陆新原

基于InVEST模型对桂林市生物多样性空间变化及其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响应的研究

区级

2023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桂林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在5年的办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逐渐凝练出了一整套健全的育人机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专业和广西特色专业测绘工程,紧跟信息化遥感到智慧遥感的升级步伐,聚焦遥感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度,形成以广西为基础,服务国内、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结构合理,专业技能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

1.聚焦服务面向和专业布局,建立遥感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机制

以行业需求的复合型遥感应用人才培养为导向,以遥感学科区域化和差别化发展为宗旨,实行本科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构建“通识-基础-专业-学科前沿”四个层面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创新知识结构的培养。融入“互联网+云平台”混合教学方法,整合微课堂、云课堂、慕课堂等优势网络资源,采用课程群、线上教学、翻转课堂、兴趣配对等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构建了“内涵—要素—机制”专业建设理论框架,形成“人才—专业—产业链”于一体的专业群协同机制,打造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建设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广西区应用型遥感人才的培养。

2.搭建多元一体创新实践机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针对广西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和对测绘类专业综合人才的迫切需求,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以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为导向,利用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致力于培养专业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人才,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厚实的实践技能。以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建立“基础-应用-能力-创新”实践教学课程群,以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空间信息与测绘协同育人平台为突破口,搭建虚实结合、科教融合和校企联合的“三合一”智能化实践平台,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实际仪器操作、校内教学实习和工程实训、企业生产实践等教学形式,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多维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引企入教”,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为“双师双能型”兼职教师,形成多维协同育人体系,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已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桂林市水利电力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信息测绘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东湛江市国土资源测绘院等区内外20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多主体间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了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

(二)专业优势

1.遥感专业建设和布局服务地区优势明显

广西是农业和水果大省,遥感技术可根据用户需求按精度进行低成本的、大面积地对农作物和水果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监测,分析和监测长势,估算产量,实现农作物和水果的精准洒药和施肥,提升农作物和水果产量和品质,进而推动广西农业向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非常广、水资源丰富,山水一体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遥感技术除了在旅游资源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可用于旅游地图制作,并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通过“3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旅游系统,将自然和科技结合,增加旅游趣味和科技感,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增大旅游创收,实现智慧旅游。

广西属于边境省,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遥感技术可观测东盟各国主要经济作物的长势,估算作物产量,可优先争取广西区乃至全国经济作物进出口定价权,甚至用于国内外关键作物的监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整合遥感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协助公安打击跨境贩毒,保障我国南海领海和领土主权,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

2.依托学科历史悠久,国际化师资队伍优势明显

专业依托单位为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和广西特色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工程专业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属于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可以为遥感专业建设提供指导。

目前,遥感专业师资队伍中已拥有国家级专家3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1名,均是从事遥感技术方面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顶级学者。坚持国家级专家专业建设带头人制度,实现遥感科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发挥国家级人才的“传、帮、带”的作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科研和教学团队的建设,推动专业建设高水平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我校遥感专业与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体现在积淀较浅,基础相对较薄弱,与国内其他同等级别高校专业建设水平也还有一定的距离,缺少省部级和国家级平台,也没有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遥感专业有3名国家级特聘专家,如何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推进遥感专业高水平和快速发展尚需进一步挖掘。

3.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同时,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还不能完全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部分课程在考核中仍然遵循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笔试、闭卷、理论考试为主,造成重总结性考试、轻过程性考试和诊断性考试的现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部分课程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教材,侧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少关注学生是否把知识点转化成了能力,未能充分体现能力考核。

4.新工科背景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革方向

1.夯实专业特色定位,错位发展,在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以遥感学科区域化和差别化发展为宗旨,深度定制符合我校遥感学科发展规划,积聚办学优势资源,聚焦“高、精、尖、特”的学科专业布局。将“新工科”建设的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贯彻其中,从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教学活动和过程进行丰富和优化。同时,对标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标准(2022),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及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实验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群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2年内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坚持国家级专家专业建设带头人制度,组建校内校外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委员会,优化遥感科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以国家级专家为核心,组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利用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交流,让教授能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长期稳定的专业课程教学梯队,为后期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金课的申报和建设奠定基础。

3.以“新工科”背景下双一流建设要求为导向,创建科研与实践并存的创新型本科导师指导团队,实行本科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构建“通识-基础-专业-学科前沿”四个层面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创新知识结构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科研成果,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其与专业教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融通;通过参加企业的遥感项目生产和管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较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拓宽遥感专业的就业实习渠道,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制定和指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学》等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准备申报1-2门一流课程。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结合企业生产项目进行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并结合遥感行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践教学比重,把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通过生产实习、联合指导、企业专家授课和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等形式开展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七、专业建设规划

本专业以国内一流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习标杆,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围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通过开展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下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开展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一体化建设,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完善与提升化工专业实验室硬件条件;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1-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或者金课,2-3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加强对外开放合作,鼓励专业学生出国交流、交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广西区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一)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标准(2022)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围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新工科建设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谋划教学改革研究选题,做好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凝练,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学科创新平台的科教融合功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做好专业的升级改造建设。

(二)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通过“院校与企业协同、教学与科研协同、实践与生产协同”等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和实际生产案例,共同构建了课程思政引领贯穿大学四年的实践能力培养教//练系列案例。提高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比例。依托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把传统实验教学中难以实景、难以展示、难以操作、难以实施的实践内容通过虚拟仿真、在线上机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练和实施,达到节约实践教学成本,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校校和校企协同,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又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了“教学、产业与科研”协同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做好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野外测量实习实践活动,安排青年教师参与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参与测绘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通过上述实践环节历练,显著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帮助青年教师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提炼研究方向、积淀工程经验,并将其适时地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专业短期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重点大学短期学习,对于发表高水平教学论文和学术论文均给予必要经费支助,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或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增强学术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四)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新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快遥感科学技术专业升级改造,增设行业急需的新课程,培养方案中至少设置2-4门新工科类课程,与国家新工科建设规划和要求接轨,将一些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确保专业知识教育的及时性,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遥感应用型人才。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争取接下来的三年内承担校级教改项目2-4项,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力争再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努力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未来三年建成2-3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

(五)加快对外开放合作

对标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规划,增强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科交叉研究,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换生项目和国际实习项目等形式,了解国际上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情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62.22%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

附表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1937

/

1120

/

职称

正高级

331

17.09

210

18.75

其中教授

282

14.56

89

7.95

副高级

592

30.56

513

45.80

其中副教授

449

23.18

91

8.13

中级

793

40.94

276

24.64

其中讲师

554

28.60

48

4.29

初级

26

1.34

18

1.61

其中助教

2

0.10

5

0.45

未评级

195

10.07

103

9.20

最高学位

博士

705

36.40

245

21.88

硕士

893

46.10

331

29.55

学士

287

14.82

490

43.75

无学位

52

2.68

54

4.82

年龄

35岁及以下

497

25.66

221

19.73

36-45

861

44.45

462

41.25

46-55

441

22.77

272

24.29

56岁及以上

138

7.12

165

14.73


2)分专业情况

附表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新进教师

双师型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3

39.08

4

0

0

030302

社会工作

11

24.27

3

7

2

050201

英语

26

32.62

8

14

0

050207

日语

12

25.92

2

5

1

050303

广告学

6

43.67

0

0

0

050304

传播学

5

49.80

2

0

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4

25.79

1

6

6

070202

应用物理学

13

27.15

4

0

0

070302

应用化学

19

17.84

6

0

0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4

18.43

0

1

0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14

29.93

2

3

5

070902

地球化学

15

10.00

3

0

1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7

21.65

1

6

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1

14.71

4

2

2

080202H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0

--

0

0

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4

20.71

6

3

4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47

12.51

16

11

3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3

12.31

3

0

2

080404

冶金工程

12

21.75

5

0

3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2

13.67

1

1

3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6

11.81

5

3

5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2

12.00

3

1

8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19

12.32

6

11

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8

13.94

2

3

16

080703

通信工程

13

19.08

4

5

7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5

23.00

7

0

0

080717T

人工智能

6

25.67

1

0

0

080801

自动化

29

14.28

8

3

1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0

--

0

0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7

14.88

1

2

3

080902

软件工程

8

27.63

3

0

1

080903

网络工程

9

17.78

2

0

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7

22.71

1

0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2

17.97

9

11

0

081001

土木工程

58

29.07

19

23

27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4

20.83

3

4

24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37

14.73

7

8

12

081008T

智能建造

0

--

0

0

0

081010T

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

1

78.00

0

0

0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6

16.31

2

2

15

081201

测绘工程

22

21.73

3

13

8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3

16.09

11

0

2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13

29.46

4

0

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40

12.85

7

30

2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4

16.83

6

0

0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19

15.16

2

0

12

081401

地质工程

17

17.00

4

4

3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16

23.75

1

0

6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28

12.75

1

17

17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14

16.86

3

0

7

082502

环境工程

33

14.39

6

0

4

082801

建筑学

20

7.30

3

5

10

082802

城乡规划

19

7.58

1

9

4

082803

风景园林

21

19.86

6

8

9

083001

生物工程

15

21.93

4

1

12

120103

工程管理

14

22.21

3

5

5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7

26.29

0

3

7

120105

工程造价

23

27.04

8

0

0

120201K

工商管理

11

22.09

2

0

0

120202

市场营销

17

13.94

1

2

16

120203K

会计学

13

41.77

1

7

7

120204

财务管理

22

18.50

3

2

4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0

26.30

0

4

2

120402

行政管理

15

22.73

2

0

0

120601

物流管理

5

63.60

1

0

1

120801

电子商务

11

39.00

0

1

0

120901K

旅游管理

33

11.24

4

2

3

120902

酒店管理

11

8.18

3

9

6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17

22.88

9

1

3

130310

动画

15

13.60

3

5

5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1

17.91

1

0

0

130503

环境设计

14

21.21

3

3

5

130504

产品设计

13

21.54

3

1

1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1

15.27

1

1

6

130507

工艺美术

12

15.08

1

2

0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15

15.07

6

3

0

130513TK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0

--

0

0

0




附表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总数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教授

副教授

中级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及以下

数量

授课教授比例(%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3

2

100.00

4

7

10

3

0

030302

社会工作

11

1

0.00

6

4

5

5

1

050201

英语

26

4

100.00

7

15

5

20

1

050207

日语

12

0

--

5

7

5

6

1

050303

广告学

6

1

100.00

1

4

0

5

1

050304

传播学

5

0

--

0

5

0

5

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4

5

100.00

9

0

12

2

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13

5

100.00

3

3

13

0

0

070302

应用化学

19

5

100.00

4

7

15

3

1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4

3

100.00

3

7

11

1

2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14

5

100.00

4

3

6

8

0

070902

地球化学

15

3

100.00

8

0

14

0

1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7

5

100.00

3

8

8

9

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1

3

100.00

6

6

12

7

2

080202H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0

0

--

0

0

0

0

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4

3

100.00

2

8

9

4

1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47

0

--

4

40

1

23

23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3

2

100.00

2

4

13

0

0

080404

冶金工程

12

2

100.00

3

4

10

2

0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2

2

100.00

7

1

11

1

0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6

9

100.00

3

7

20

6

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2

11

100.00

3

2

20

1

1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19

1

100.00

3

13

12

7

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8

6

83.00

4

8

8

9

1

080703

通信工程

13

1

100.00

5

4

5

7

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5

3

100.00

8

3

15

0

0

080717T

人工智能

6

0

--

3

1

3

3

0

080801

自动化

29

4

100.00

9

11

11

14

4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0

0

--

0

0

0

0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7

2

100.00

2

11

5

9

3

080902

软件工程

8

0

--

4

4

2

6

0

080903

网络工程

9

1

100.00

2

4

1

7

1

080905

物联网工程

7

3

100.00

0

2

2

5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2

0

--

2

30

1

19

12

081001

土木工程

58

20

100.00

17

12

46

10

2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4

6

100.00

14

3

22

2

0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37

1

100.00

5

29

0

12

25

081008T

智能建造

0

0

--

0

0

0

0

0

081010T

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

1

1

100.00

0

0

0

1

0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6

3

100.00

7

5

13

3

0

081201

测绘工程

22

6

100.00

7

9

13

7

2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3

1

100.00

4

17

13

7

3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13

0

--

1

9

1

10

2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40

12

100.00

10

11

33

3

4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4

3

67.00

4

15

1

18

5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19

9

100.00

3

3

17

0

2

081401

地质工程

17

2

100.00

7

4

12

4

1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16

3

100.00

11

2

15

1

0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28

11

100.00

14

1

28

0

0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14

7

100.00

5

2

12

1

1

082502

环境工程

33

14

100.00

12

4

32

1

0

082801

建筑学

20

0

--

6

11

4

13

3

082802

城乡规划

19

3

100.00

5

8

4

13

2

082803

风景园林

21

2

50.00

8

9

7

13

1

083001

生物工程

15

4

100.00

3

4

7

6

2

120103

工程管理

14

1

100.00

2

8

4

10

0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7

3

100.00

1

3

3

3

1

120105

工程造价

23

0

--

2

18

0

15

8

120201K

工商管理

11

3

100.00

2

5

4

7

0

120202

市场营销

17

3

100.00

5

9

2

10

5

120203K

会计学

13

2

100.00

5

6

4

7

2

120204

财务管理

22

3

67.00

0

19

0

10

12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0

4

100.00

3

3

3

5

2

120402

行政管理

15

5

80.00

5

2

7

8

0

120601

物流管理

5

0

--

3

2

3

2

0

120801

电子商务

11

3

100.00

3

4

5

6

0

120901K

旅游管理

33

10

100.00

15

7

18

13

2

120902

酒店管理

11

1

100.00

4

6

4

6

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17

1

0.00

2

14

1

11

5

130310

动画

15

2

100.00

6

6

2

12

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1

1

100.00

3

7

1

8

2

130503

环境设计

14

4

100.00

1

9

1

11

2

130504

产品设计

13

1

100.00

5

5

1

12

0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1

1

100.00

4

6

3

6

2

130507

工艺美术

12

2

50.00

3

7

0

11

1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15

1

100.00

1

13

1

9

5

130513TK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0

0

--

0

0

0

0

0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4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总数

在招专业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专业名单

77

76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能源化学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会展经济与管理,智能制造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财务管理,新媒体艺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

工程造价


4. 全校整体生师比21.44,各专业生师比参见附表2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17224.67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16838.03


7. 生均图书(册)45.58


8. 电子图书(册)1719381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12.43,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1.64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2599.97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万元)7523.7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元)427.29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元)300.06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2819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1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6

附表5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学分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5.0

8.38

0.0

24.79

0

10

555

030302

社会工作

35.0

9.63

0.0

25.5

0

14

261

050201

英语

35.0

5.88

0.0

23.36

0

3

138

050207

日语

35.0

5.63

0.0

23.22

0

7

145

050303

广告学

35.0

19.88

0.0

31.36

0

9

145

050304

传播学

35.0

28.0

0.0

36.0

0

2

125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6.0

11.13

0.0

26.18

3

2

125

070202

应用物理学

36.0

21.13

0.0

31.74

3

5

253

070302

应用化学

36.0

24.13

0.0

33.41

8

10

195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36.0

20.5

0.0

31.39

5

8

302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36.0

24.75

0.0

33.75

2

3

128

070902

地球化学

36.0

20.75

0.0

31.53

0

6

272

071202

应用统计学

36.0

14.0

0.0

27.78

2

6

165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7.0

12.5

0.0

27.5

0

2

125

080202H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33.0

14.75

0.0

26.53

0

2

12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36.0

16.63

0.0

29.24

0

15

785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34.0

57.0

0.0

40.09

0

15

2181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1.0

19.38

0.0

27.99

14

2

125

080404

冶金工程

31.0

17.0

0.0

26.67

8

14

540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30.0

16.63

0.0

25.91

10

11

397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32.0

15.63

0.0

26.46

14

33

493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1.0

20.13

0.0

28.41

10

22

539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36.0

20.13

0.0

31.18

6

9

377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6.0

14.25

0.0

27.92

0

2

125

080703

通信工程

36.0

13.13

0.0

27.29

0

14

183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6.0

11.63

0.0

26.46

2

4

224

080717T

人工智能

37.0

19.25

0.0

31.25

0

2

125

080801

自动化

36.0

22.13

0.0

32.29

0

2

125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36.0

19.25

0.0

30.69

0

2

12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6.0

18.63

0.0

30.35

0

8

155

080902

软件工程

37.0

21.38

0.0

32.43

0

2

125

080903

网络工程

36.0

22.25

0.0

32.36

0

2

125

080905

物联网工程

37.0

17.88

0.0

30.49

0

2

125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2.0

62.0

0.0

42.62

0

12

1165

081001

土木工程

35.0

12.5

0.0

26.39

16

45

1215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6.0

10.5

0.0

25.83

18

4

257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30.0

45.5

0.0

35.03

0

8

130

081008T

智能建造

37.0

19.75

0.0

31.53

0

2

125

081010T

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

32.0

53.5

0.0

38.26

0

3

205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6.0

15.0

0.0

28.33

8

8

489

081201

测绘工程

38.5

26.32

0.0

36.01

3

6

148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36.0

28.0

0.0

35.56

3

2

125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42.0

60.6

0.0

44.49

0

3

42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36.0

16.1

0.0

28.94

4

2

125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33.0

48.0

0.0

38.03

3

10

925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36.0

15.63

0.0

28.68

6

9

205

081401

地质工程

36.0

14.25

0.0

27.92

0

15

288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37.0

22.32

0.0

32.95

0

16

125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42.0

23.25

0.0

36.25

0

2

125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38.0

18.69

0.0

31.49

9

5

395

082502

环境工程

37.5

14.13

0.0

28.68

20

2

125

082801

建筑学

41.0

23.63

0.0

29.38

2

8

146

082802

城乡规划

45.0

12.75

0.0

25.67

0

13

235

082803

风景园林

36.0

23.25

0.0

32.92

5

8

414

083001

生物工程

36.0

16.1

0.0

28.94

9

8

505

120103

工程管理

36.0

11.25

0.0

26.25

0

3

130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35.0

9.75

0.0

25.57

0

3

165

120105

工程造价

36.0

8.6

0.0

24.78

0

2

125

120201K

工商管理

35.0

7.88

0.0

24.5

0

2

125

120202

市场营销

35.0

9.38

0.0

25.36

0

2

125

120203K

会计学

35.0

7.63

0.0

24.36

0

3

129

120204

财务管理

29.0

48.0

0.0

37.02

0

3

175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36.0

11.5

0.0

27.14

0

10

215

120402

行政管理

35.0

8.0

0.0

24.57

2

15

165

120601

物流管理

35.0

5.63

0.0

23.22

0

2

125

120801

电子商务

35.0

29.5

0.0

36.86

0

2

125

120901K

旅游管理

35.0

12.63

0.0

27.22

0

21

966

120902

酒店管理

35.0

11.63

0.0

26.65

0

8

184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33.0

42.25

0.0

37.77

0

6

196

130310

动画

35.0

21.13

0.0

32.07

1

12

919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5.0

16.63

0.0

29.5

1

5

375

130503

环境设计

35.0

43.13

0.0

44.65

1

14

1474

130504

产品设计

35.0

22.63

0.0

32.93

4

12

74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35.0

27.63

0.0

35.79

2

6

550

130507

工艺美术

35.0

17.38

0.0

29.93

4

5

295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30.0

62.0

0.0

41.44

0

5

365

130513TK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35.0

57.13

0.0

52.65

0

2

125

全校校均

/

35.71

20.69

0.00

30.7

4.84

4

164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6







附表6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时数

学分数

总数

其中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理论教学占比(%

实验教学占比(%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130513TK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2240.00

80.00

20.00

59.20

40.80

175.00

84.00

16.00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2080.00

83.08

16.92

76.92

23.08

222.00

48.65

9.91

130507

工艺美术

2240.00

80.00

20.00

87.59

12.41

175.00

84.00

16.00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2240.00

80.00

20.00

80.27

19.73

175.00

84.00

16.00

130504

产品设计

2240.00

80.00

20.00

83.84

16.16

175.00

84.00

16.00

130503

环境设计

2240.00

80.00

20.00

69.20

30.80

175.00

84.00

16.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240.00

80.00

20.00

88.13

11.88

175.00

84.00

16.00

130310

动画

2240.00

80.00

20.00

84.91

15.09

175.00

84.00

16.0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2036.00

82.71

17.29

71.71

28.29

199.25

52.70

11.04

120902

酒店管理

2240.00

80.00

20.00

91.70

8.30

175.00

84.00

16.00

120901K

旅游管理

2240.00

80.00

20.00

90.98

9.02

175.00

84.00

16.00

120801

电子商务

2240.00

80.00

20.00

78.93

21.07

175.00

84.00

16.00

120601

物流管理

2240.00

80.00

20.00

95.98

4.02

175.00

84.00

16.00

120402

行政管理

2240.00

80.00

20.00

94.29

5.71

175.00

84.00

16.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224.00

79.86

20.14

91.73

8.27

175.00

84.00

16.00

120204

财务管理

2132.00

84.99

15.01

78.24

21.76

208.00

53.37

9.62

120203K

会计学

2240.00

80.00

20.00

94.55

5.45

175.00

84.00

16.00

120202

市场营销

2240.00

80.00

20.00

93.30

6.70

175.00

84.00

16.00

120201K

工商管理

2240.00

80.00

20.00

94.38

5.63

175.00

84.00

16.00

120105

工程造价

2304.00

88.54

11.46

94.01

5.99

180.00

85.28

14.72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2240.00

80.00

20.00

93.04

6.96

175.00

84.00

16.00

120103

工程管理

2304.00

81.60

18.40

92.19

7.81

180.00

85.28

14.72

083001

生物工程

2536.00

79.81

20.19

83.20

16.80

180.00

84.44

15.56

082803

风景园林

2304.00

80.56

19.44

83.85

16.15

180.00

84.44

15.56

082802

城乡规划

2880.00

82.78

17.22

92.92

7.08

225.00

86.22

13.78

082801

建筑学

2864.00

81.28

18.72

86.80

13.20

220.00

84.77

15.23

082502

环境工程

2280.00

73.33

26.67

90.09

9.91

180.00

79.03

20.97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272.00

89.26

10.74

86.84

13.16

180.00

91.53

8.47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2208.00

87.68

12.32

83.15

16.85

180.00

90.56

9.44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2288.00

86.19

13.81

84.40

15.60

180.00

89.03

10.97

081401

地质工程

2304.00

80.56

19.44

90.10

9.90

180.00

84.44

15.56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2304.00

81.25

18.75

84.20

15.80

180.00

85.00

15.00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316.00

81.69

18.31

73.75

26.25

213.00

54.23

12.44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384.00

86.24

13.76

85.32

14.68

180.00

88.61

11.39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2048.00

82.81

17.19

67.19

32.81

230.60

45.97

9.54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304.00

80.56

19.44

80.56

19.44

180.00

84.44

15.56

081201

测绘工程

2264.00

80.92

19.08

81.40

18.60

180.00

85.00

15.00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2304.00

80.56

19.44

89.58

10.42

180.00

84.44

15.56

081010T

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

2208.00

82.61

17.39

76.81

23.19

223.50

51.01

10.74

081008T

智能建造

2288.00

82.87

17.13

86.19

13.81

180.00

86.39

13.61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2252.00

76.20

23.80

78.69

21.31

215.50

49.42

15.55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304.00

79.17

20.83

92.71

7.29

180.00

83.33

16.67

081001

土木工程

2320.00

86.90

13.10

91.38

8.62

180.00

89.44

10.56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240.00

80.71

19.29

76.43

23.57

244.00

46.31

11.07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288.00

81.82

18.18

87.50

12.50

180.00

85.56

14.44

080903

网络工程

2304.00

80.56

19.44

84.55

15.45

180.00

84.44

15.56

080902

软件工程

2288.00

81.12

18.88

85.05

14.95

180.00

85.00

15.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304.00

80.56

19.44

87.07

12.93

180.00

84.44

15.56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2304.00

79.17

20.83

86.63

13.37

180.00

83.33

16.67

080801

自动化

2304.00

79.17

20.83

84.64

15.36

180.00

83.33

16.67

080717T

人工智能

2288.00

80.77

19.23

86.54

13.46

180.00

84.72

15.28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304.00

80.56

19.44

91.93

8.07

180.00

84.44

15.56

080703

通信工程

2304.00

80.56

19.44

90.89

9.11

180.00

84.44

15.5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304.00

80.56

19.44

90.10

9.90

180.00

84.44

15.56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2304.00

81.25

18.75

86.02

13.98

180.00

85.00

15.0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384.00

87.58

12.42

86.49

13.51

180.00

89.72

10.28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368.00

88.18

11.82

89.44

10.56

180.00

90.28

9.72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2400.00

88.67

11.33

88.92

11.08

180.00

90.56

9.44

080404

冶金工程

2384.00

89.60

10.40

88.59

11.41

180.00

91.39

8.61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2384.00

88.26

11.74

87.00

13.00

180.00

90.28

9.72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2268.00

84.48

15.52

73.90

26.10

227.00

50.22

9.69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304.00

80.56

19.44

88.45

11.55

180.00

84.44

15.56

080202H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2352.00

82.31

17.69

89.97

10.03

180.00

85.56

14.44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288.00

80.42

19.58

91.26

8.74

180.00

84.44

15.56

071202

应用统计学

2304.00

80.56

19.44

90.28

9.72

180.00

84.44

15.56

070902

地球化学

2304.00

80.56

19.44

85.59

14.41

180.00

84.44

15.56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2304.00

80.56

19.44

82.81

17.19

180.00

84.44

15.56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304.00

80.56

19.44

85.76

14.24

180.00

84.44

15.56

070302

应用化学

2304.00

80.56

19.44

83.25

16.75

180.00

84.44

15.56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304.00

80.56

19.44

85.33

14.67

180.00

84.44

15.56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304.00

80.56

19.44

92.27

7.73

180.00

84.44

15.56

050304

传播学

2240.00

80.00

20.00

80.00

20.00

175.00

84.00

16.00

050303

广告学

2240.00

80.00

20.00

85.80

14.20

175.00

84.00

16.00

050207

日语

2240.00

80.00

20.00

95.98

4.02

175.00

84.00

16.00

050201

英语

2240.00

72.86

27.14

95.80

4.20

175.00

78.29

21.71

030302

社会工作

2240.00

80.00

20.00

93.13

6.88

175.00

84.00

16.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240.00

80.00

20.00

94.02

5.98

175.00

84.00

16.00

全校校均

/

2299.31

81.86

18.14

86.52

13.48

183.75

81.50

14.22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94.3%,各专业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参见附表3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10.96%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5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6.25%,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见附表7

附表7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67

65

97.01%

030302

社会工作

69

66

95.65%

050201

英语

237

231

97.47%

050207

日语

82

80

97.56%

050303

广告学

87

85

97.70%

050304

传播学

77

77

100.0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79

79

100.0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75

69

92.00%

070302

应用化学

88

84

95.45%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45

43

95.56%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99

95

95.96%

070902

地球化学

20

20

100.00%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33

128

96.24%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50

141

94.0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73

166

95.95%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167

166

99.4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9

38

97.44%

080404

冶金工程

95

90

94.74%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41

37

90.24%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84

83

98.81%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79

76

96.20%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82

80

97.5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23

116

94.31%

080703

通信工程

167

161

96.4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0

80

100.00%

080801

自动化

131

127

96.9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2

129

97.73%

080902

软件工程

124

123

99.19%

080903

网络工程

93

82

88.17%

080905

物联网工程

84

76

90.48%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35

234

99.57%

081001

土木工程

365

350

95.89%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0

93

93.00%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223

221

99.10%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72

69

95.83%

081201

测绘工程

115

108

93.91%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78

76

97.44%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82

82

100.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73

161

93.06%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84

84

100.00%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76

74

97.37%

081401

地质工程

47

43

91.49%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54

53

98.15%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50

47

94.00%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74

70

94.59%

082502

环境工程

91

87

95.60%

082801

建筑学

41

40

97.56%

082802

城乡规划

91

55

60.44%

082803

风景园林

100

94

94.00%

083001

生物工程

64

64

100.00%

120103

工程管理

159

159

100.00%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72

70

97.22%

120105

工程造价

289

285

98.62%

120201K

工商管理

85

84

98.82%

120202

市场营销

107

101

94.39%

120203K

会计学

143

140

97.90%

120204

财务管理

125

125

100.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85

81

95.29%

120402

行政管理

80

78

97.50%

120601

物流管理

79

76

96.20%

120801

电子商务

83

82

98.80%

120901K

旅游管理

153

148

96.73%

120902

酒店管理

64

61

95.3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180

176

97.78%

130310

动画

52

45

86.54%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9

69

100.00%

130503

环境设计

100

98

98.00%

130504

产品设计

127

123

96.8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46

43

93.48%

130507

工艺美术

58

52

89.66%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59

59

100.00%

全校整体

/

7432

7153

96.25%


21. 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96.00%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附表8


附表8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67

65

97.01%

030302

社会工作

69

66

95.65%

050201

英语

237

231

97.47%

050207

日语

82

80

97.56%

050303

广告学

87

85

97.70%

050304

传播学

77

77

100.0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79

79

100.0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75

69

92.00%

070302

应用化学

88

84

95.45%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45

43

95.56%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99

95

95.96%

070902

地球化学

20

20

100.00%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33

128

96.24%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50

141

94.0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73

164

94.80%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167

163

97.6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9

38

97.44%

080404

冶金工程

95

88

92.63%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41

36

87.80%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84

83

98.81%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79

76

96.20%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82

80

97.5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23

116

94.31%

080703

通信工程

167

160

95.8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0

80

100.00%

080801

自动化

131

127

96.9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2

126

95.45%

080902

软件工程

124

122

98.39%

080903

网络工程

93

81

87.1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84

76

90.48%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35

231

98.30%

081001

土木工程

365

350

95.89%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0

91

91.00%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223

219

98.21%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72

68

94.44%

081201

测绘工程

115

108

93.91%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78

76

97.44%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82

82

100.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73

171

98.84%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84

82

97.62%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76

74

97.37%

081401

地质工程

47

43

91.49%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54

53

98.15%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50

47

94.00%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74

70

94.59%

082502

环境工程

91

86

94.51%

082801

建筑学

41

40

97.56%

082802

城乡规划

91

55

60.44%

082803

风景园林

100

94

94.00%

083001

生物工程

64

64

100.00%

120103

工程管理

159

159

100.00%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72

70

97.22%

120105

工程造价

289

285

98.62%

120201K

工商管理

85

84

98.82%

120202

市场营销

107

101

94.39%

120203K

会计学

143

140

97.90%

120204

财务管理

125

123

98.4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85

81

95.29%

120402

行政管理

80

78

97.50%

120601

物流管理

79

76

96.20%

120801

电子商务

83

82

98.80%

120901K

旅游管理

153

148

96.73%

120902

酒店管理

64

61

95.3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180

175

97.22%

130310

动画

52

45

86.54%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9

69

100.00%

130503

环境设计

100

98

98.00%

130504

产品设计

127

123

96.8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46

43

93.48%

130507

工艺美术

58

52

89.66%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59

59

100.00%

全校整体

/

7432

7135

96.00%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29%,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见附表9


附表9 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67

61

91.04

030302

社会工作

69

63

91.30

050201

英语

237

217

91.56

050207

日语

82

78

95.12

050303

广告学

87

81

93.10

050304

传播学

77

73

94.81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79

76

96.2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75

71

94.67

070302

应用化学

88

82

93.18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45

36

80.00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99

97

97.98

070902

地球化学

20

20

100.00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33

115

86.47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50

133

88.67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73

152

87.86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167

155

92.81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9

39

100.00

080404

冶金工程

95

92

96.84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41

40

97.56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84

81

96.43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79

78

98.73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82

73

89.02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23

117

95.12

080703

通信工程

167

158

94.6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0

73

91.25

080801

自动化

131

115

87.79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2

123

93.18

080902

软件工程

124

115

92.74

080903

网络工程

93

80

86.02

080905

物联网工程

84

76

90.48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35

210

89.36

081001

土木工程

365

357

97.81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0

91

91.00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223

211

94.62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72

68

94.44

081201

测绘工程

115

113

98.26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78

76

97.44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82

77

93.9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73

162

93.64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84

79

94.05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76

71

93.42

081401

地质工程

47

43

91.49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54

48

88.89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50

45

90.00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74

71

95.95

082502

环境工程

91

84

92.31

082801

建筑学

41

37

90.24

082802

城乡规划

91

84

92.31

082803

风景园林

100

89

89.00

083001

生物工程

64

63

98.44

120103

工程管理

159

150

94.34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72

66

91.67

120105

工程造价

289

250

86.51

120201K

工商管理

85

78

91.76

120202

市场营销

107

93

86.92

120203K

会计学

143

112

78.32

120204

财务管理

125

107

85.6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85

76

89.41

120402

行政管理

80

79

98.75

120601

物流管理

79

76

96.20

120801

电子商务

83

73

87.95

120901K

旅游管理

153

149

97.39

120902

酒店管理

64

58

90.63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180

171

95.00

130310

动画

52

48

92.3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9

62

89.86

130503

环境设计

100

91

91.00

130504

产品设计

127

118

92.91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46

43

93.48

130507

工艺美术

58

55

94.83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59

55

93.22

全校整体

/

7432

6859

92.29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92.37%,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见附表10


附表10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56

337

94.66

030302

社会工作

247

230

93.12

050201

英语

723

703

97.23

050207

日语

263

237

90.11

050303

广告学

313

301

96.17

050304

传播学

269

246

91.45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00

269

89.67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47

229

92.71

070302

应用化学

300

270

90.00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80

171

95.00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375

346

92.27

070902

地球化学

83

79

95.18

071202

应用统计学

323

307

95.05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57

311

87.11

080202H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

48

41

85.42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334

309

92.51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77

77

100.0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6

109

93.97

080404

冶金工程

249

235

94.38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53

142

92.81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66

252

94.74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69

255

94.80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205

190

92.68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88

259

89.93

080703

通信工程

299

273

91.3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97

274

92.26

080717T

人工智能

122

111

90.98

080801

自动化

448

402

89.73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144

137

95.14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66

251

94.36

080902

软件工程

283

254

89.75

080903

网络工程

204

178

87.25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75

141

80.57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84

84

100.00

081001

土木工程

1343

1233

91.81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68

326

88.59

0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75

75

100.00

081008T

智能建造

63

59

93.65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262

230

87.79

081201

测绘工程

374

337

90.11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307

281

91.53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77

77

100.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512

475

92.77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71

71

100.00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273

248

90.84

081401

地质工程

217

202

93.09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235

212

90.21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178

164

92.13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37

217

91.56

082502

环境工程

370

323

87.30

082801

建筑学

118

113

95.76

082802

城乡规划

90

82

91.11

082803

风景园林

361

340

94.18

083001

生物工程

273

244

89.38

120103

工程管理

269

248

92.19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188

176

93.62

120105

工程造价

78

78

100.00

120201K

工商管理

281

270

96.09

120202

市场营销

236

216

91.53

120203K

会计学

494

469

94.94

120204

财务管理

74

74

100.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88

278

96.53

120402

行政管理

296

291

98.31

120601

物流管理

272

254

93.38

120801

电子商务

376

353

93.88

120901K

旅游管理

458

432

94.32

120902

酒店管理

88

85

96.59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70

70

100.00

130310

动画

187

162

86.6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01

191

95.02

130503

环境设计

292

268

91.78

130504

产品设计

268

246

91.79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46

132

90.41

130507

工艺美术

168

146

86.90

130511T

新媒体艺术

29

29

100.00

130513TK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48

41

85.42

全校整体

/

19949

18426

92.37